持续推进群众住房条件改善,改造老旧小区二次供水设施,加快推进黑臭水体治理,推进城市智能化停车项目建设……昨日下午,淮报融媒体记者从全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上获悉,2019年,我市将进一步推进实施一批城乡建设重点项目,打造淮安更加美好的人居环境。
●环境:推进治理29条黑臭水体
据介绍,今年我市将加快推进剩余29条黑臭水体治理任务,年底前对照“一河一策”完成所有整治项目,确保水质稳定达标。启动选址新建四季青污水处理厂,洪泽区、淮阴区完成污水厂提标改造。加快推进主城区控源截污PPP项目,年内完成清安河等河道截污,同步开展区域内老旧小区雨污分流改造,建设勤政路等市政配套污水管网,推动经信局、商务局等责任部门完成697户集中排水户雨污分流改造任务。强化工地扬尘管控,督促工地落实围挡、喷雾、冲洗、地面硬化等防尘措施。
园林绿化方面,今年我市将确保城市新建改建小区绿地率不低于省定标准,实施钵池山公园生物多样性培育,楚秀园、月季园水系调整生态修复项目,提升公园景观与服务功能。
●基建:新增地下停车位超7000个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今年我市将全面完成大同路贯通、北京南路设施完善等工程,加快推进桥梁设施大修改造、增设公交专用道等项目。启动淮安自来水有限公司北京路水厂搬迁工程,完成40个老旧小区二次供水设施改造。继续开展易淹易涝片区整治,加快海绵城市建设,着力提高新建项目海绵城市建设达标率。强化人防体系建设,全年新竣工人防工程20万平方米以上,建成应急避难场所5个。推进城市智能化停车项目建设,新增地下停车位7000个以上。
●住房:改造棚户区(危旧房)5700户
2019年,我市还将持续推进群众住房条件改善,严把棚改范围标准,提高政策性贷款使用效益,改造棚户区(危旧房)5700户。狠抓老旧小区文明创建,进一步提高老旧小区整治标准。启动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改造,新建一批省级宜居示范居住区。抢抓省支持苏北农民群众住房条件改善政策“窗口期”,全面完成省下达的农村危房改造任务。
坚持“房住不炒”定位,夯实属地政府主体责任,强化房地产运行监测预警,防范化解房地产市场风险,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按照“租售并举”定位,依托住房租赁监管与服务平台,保护租赁利益相关方合法权益,支持专业化、机构住房租赁企业发展。同时,进一步做优共有产权房“淮安模式”,以“新市民”为重点,扩大住房保障对城镇人口的覆盖,加大对农民进城入镇共有产权购房政策扶持。继续强力实施人才安居工程,推进规模化人才公寓供应。
融媒体记者 王舒 通讯员 赵运川 丁曙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