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淮安热线 > 健康 >

“量人的尺子”要多做几把

【导语】如果您觉得本篇内容还不错,请点击视频下面的赞,然后分享给朋友哦!...

  发展离不开创新,创新唯有人才。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我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人力人才资源。两会期间,如何做好人才的评价和激励工作,更好地开发利用好这座全球最大的“人才矿”,也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

  “人是改革中最活跃的因素,人才的评价机制就好比乐队的指挥棒。”在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大学党委书记李家俊的眼中,这根“指挥棒”具有极大的导向作用,能带来人才“涌现效应”,因此应更加看重对人才的多元化评价机制。“人才评价归根到底,还是要激发人的动力、活力和潜力。”

  无独有偶,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院士李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对当前高校和科研院所存在的“唯科研项目论”“唯论文数量论”人才评价认定充满了担忧。

  “现在人才和科研成果考评方式过于单一化和一刀切,主要以论文为导向指标,造成了大量工作上不着天,下不接地,既没有攻克基础科学里的难题,又没有解决应用基础科学中的核心问题。”李灿举例说,杰出青年基金已经成为我国学术界衡量青年学者科研能力和成就的一个重要依据,也成为科研、教育单位选人、用人的重要参考,甚至成为单位衡量业绩的重要指标。但是,因为评审标准单一,缺点也逐渐显现出来。

  “不同领域、不同性质的研究都以论文和论文影响因子为主要判断依据,使真正做基础科学研究的人受论文发表数量所困,不能心无旁骛地坐冷板凳去攻克科学难题;反过来,应用基础研究者又不能全身心去攻克重大应用中的关键问题。”李灿痛心地说,“如此下去,就算我国研究队伍进一步扩大、文章数量继续攀升,也不一定能做出相应的创新性成果,不利于加快创新型国家的建设。”

  李灿建议,为了科学、精准地遴选和资助青年学者,杰出青年基金在评审时应把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加以区分,真正鼓励那些把基础科学研究的原创性工作扩展到应用研究领域、或将在应用研究中发现重大基础科学问题并做出突出工作的青年科学家。

  “普通的医生和护士要晋升职称,也要拿成果奖、发论文,这种人才评价认定机制太机械了。政府工作报告里提到了深化‘放管服’改革,人才认定和评价也应该及时破除陈规旧章,对于一般的职称评定,都应按照自己单位和行业的特点来确定,这样就能避免论文泛滥,也让人才能腾出更多精力做好本职工作。”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的一番话,引起了不少委员的共鸣。

  “单一的评价标准,助长了科研学术的浮躁之风,一些研究者,尤其是一些年轻学者,过于追求热点,短平快,造成了研究趋同,也造成国家公共资源重复投入和浪费。”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副主任赵宇亮建议,人才评价考核机制应将投入产出比纳入考核体系,减少重复资助,要以用好人为第一目标,刹住用人单位和科研人员过度追求论文和头衔的浮夸风。

  “人才评价,应该按照贡献导向标准来评价”“评价要破除形式主义,要实现差别化”“人才评价要鼓励科研人员把心思真正用到科研本身”……委员们的讨论热烈而真切,大家对人才评价机制存在的分类不足、标准过于单一、用人主体自主权不高等“一把尺子量到底”的人才评价机制表达了意见,也对改革人才评价标准充满了期待。

(责任编辑:王蔚)

0
赞一个
关键词:
☆喜欢这篇文章吗?分享给你的好友吧!点击这里复制网址☆
热门标签
回到顶部